"包饭"的故事--(1)河南腔调的武汉话 木匠的朋友鸭子开玩笑,说BF是指"包饭人", 那么,GF当然就是"供饭人"了。 大学毕业後的一年半,也是第二个夏天。木匠 出差去北京开了几天会。在从北京南下的路上, 大约是新乡站吧,买了一只卤猪脚,抓着啃。 猪脚很咸,也没太煮烂,木匠啃了几口,牙齿 缝就被塞得死死的,一扔,不啃了。 到武汉,回到家里,也没有大病,就是肚子有 些不舒服。找成借口,给研究所发了份电报, 呆几天再说。 电报发出去了,第二天,木匠感觉已经完全没 事了。正在想要不要立即回所,偶尔碰到一个 旧同学的妈妈。 旧同学是木匠最要好的朋友,大学毕业後和另 一位女同学,分配在武汉郊区的一个农场附属 的农机修理厂,大约有什么事情和家里闹不愉 快,四个星期没回家。 次日,木匠坐市内汽车,到达市区的边缘,韩 家墩。在韩家墩等了一个半小时,上了一辆从 市郊开往农场管理局,简称"农管局"的班车。 车很旧,一路尘土飞扬。木匠是在泥里滚过很 多年的,热爱宽阔的田野,喜欢穿越田野,不 在乎扬起灰尘的汽车路。 到农场管理局下车,才发觉肚子有点饿。周围 没有餐馆,有一间简陋的小店。木匠走进去, 花了五分钟,细致地研究了每一种商品,从三 种糖果--"小白兔奶油糖","高粱饴软糖", "水果糖"中,挑选了"高粱饴",买了五毛 钱的,女店员用半张报纸给木匠包了起来。 问路。那女店员一开口,带河南腔调的武汉话 真好听,木匠小时候的同学中,有一位就是说 这种武汉话。木匠喜欢听能分清楚勒呢,陈成, 寺诗的口音,大多的武汉人做不到这一点。 路问清楚了,到简称为"机修厂"的地方,走 公路,八公里,从田野里穿行六公里。木匠当 然是口里嚼着高粱饴软糖,在田野中穿行。 公历七月天气,在一望无边的棉田正开花。地 里有一伙一伙,被太阳晒得油黑的农场女工, 在用小剪刀打下不开花的"空枝"。木匠突然 想对证一下,这些女工,是否讲带武汉话口音 的河南话,就和那些女工搭话。 木匠错了,那些女孩显然是河南移民的第二代, 她们自己人对话,才用武汉口音的河南话,对 木匠,明显是歧视--讲的是带河南腔调的武 汉话。 那个女孩把棉株上的"空枝",叫成"公枝", 不开花就是"公"的,哈哈!木匠笑着纠正那 个女孩。 可能谈得太久了,棉田的中间,走出一个板着 脸的,年纪较大的,一看就知道是当头儿的那 种,令人不舒服的女人。 还没等木匠开口呢,那女孩对板着脸的女人说: "这位同志是农管局来的技术员,在教我整 '空'枝呢。" 板着脸的女人显然不明白什么是"空枝",但 一听说,木匠是从农管局来的,板脸上马上绽 出了笑容:同志辛苦了,我们现在在"打公子", 两星期可以打完这一片,一星期打完那边一片, 打完"公子",就要开始"宰丁",还有要剪 "老爷"。。。 木匠想,那些当领导的,一定很讨厌听汇报, 反正木匠当时,想尽了一切办法才堵住那女人 的嘴。木匠在溜走前,也没有办法在和那个已 经知道了"空枝"而不是"公枝"的女孩说声 再见,或是将剩下的一半高粱饴软糖,还有十 来粒吧,送给她--她会收吗? "包饭"的故事--(2)木匠坐上了牛车 木匠手里拿着个旧报纸包,里面有十来粒高粱 饴软糖。木匠捏了捏手中的报纸包,正要转身, 那个要"打公子,打老爷"的女人突然高叫一 声:"站住!" 这麽个叫法,只有在电影里常听到那一定是好 人在对坏人吆喝。 木匠站住了,心中有些吃惊,想了一想,心里 也就马上坦然了。反正木匠也没有自己冒充是 从农管局来的,是那个女孩想当然说的。 木匠站住,转过身来。 那女人问:"上哪去?" 木匠心中有些后悔。从小爸爸就教过多少次了, 瓜田不整履,李下莫扶冠。妈妈说是,瓜田李 下,自避嫌疑。木匠有点恨自己,好好地走路, 干吗要和路边干活的女孩搭腔?也许,木匠和 女孩说话时的那副嬉皮涎脸的模样,看起来就 象个登徒子。 那女人看着木匠的一脸模糊,笑了,又问了一 遍"上哪去"。木匠这才恍然大悟似地,说是 要去机修厂。 女人对女孩说:"叫你哥哥来。" 女孩的哥哥赶着牛车,从地里往回拉剪下来的 棉花枝条。木匠谢了,坐上牛车。木匠虽然在 乡下呆了很多年,坐牛车真还是第一次。女孩 的哥哥说,他们小队就在机修厂后面。 天气的确是有点热。木匠身上出了一身汗。到 了机修厂,木匠跳下车来,将手上旧报纸包着 的十多粒高粱饴软糖交给赶车人,赶车人先是 一愣,嘿嘿地笑着收下了。 老同学正在一个装着柴油的大铁盘中洗一些螺 丝螺帽,见木匠这样凸楞楞地闯来,非常意外, 连忙洗手,将木匠带到车间另一头的办公室。 女同学正在一大堆纸张中忙着,见到木匠,也 很意外。她看了看手表,叫了一声:"哎呀, 恐怕来不及了!我去饭堂说声。"一边说,一 边跑出去了。 木匠看了看自己的手表,还有一刻钟到12点。 老同学说,12点午休,吃中午饭。 木匠借这个机会,好好地看了看老同学:眼睛 没有神采,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 木匠问:"怎么样,还好吧?" "还好还好。"老同学平淡地回答。 木匠说:"出差,路过武汉,正巧碰到你妈妈, 你妈。。。"木匠说到这里,猛地停了下来, 女同学进来了。 "包饭"的故事--(3)"小心路上轮沟!" 吃过中午饭,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一辆拖拉机 拉着超载的卡车,在路上出了故障,老同学飞 不掉这突然飞来的差事,苦笑着说:"真巴马 抵来得绝!" 女同学告了半天假,陪着木匠勘探队似地四下 看。厂房简陋,设备陈旧,遍地油污。老同学 住的集体宿舍,木匠是不敢恭维的。真的,比 糟木匠还要"踏啥"。 女同学不住在工厂边的宿舍里,这里只有男士。 木匠跟着女同学,沿着被牛车,拖拉机车轮碾 得沟沟槽槽的大路,往厂房後的农工宿舍走去。 女同学和另两位女工同住一间房。木匠是突然 出现的,开门进去,女同学的那一部分收拾得 还算干净,另外两位的女同胞的潇洒和随意, 诚实地说,看来与糟木匠不相上下。 木匠正打算在一张椅子上坐下,偏着头看看女 同学,突然悟到女同学并没有在她的房间里坐 下来聊天的意思,赶紧将微弯着的腿伸直了, 为了避免尴尬,还故意伸了伸手,装出活动身 子的样子。 女同学轻咳一下,笑着说,她想起来一个笑话: "两个农工在小水沟里捞小鱼,天上下着细雨。 甲给自己点着了一只烟,将烟盒已经放入了一 半回口袋里了,想想不对,又掏出来对乙说: '你也来一支烟,歇口气吧。' "乙一边转过头来,一边说:'谢谢,不要。' 既然乙说不要,甲就将烟盒放进口袋里。 "哪知乙一边说不要,一边却将手伸过来接香 烟。可是,甲已经将烟盒的一半塞入口袋里了。 "乙很机灵,为了避免尴尬,乘势将伸出去打 算接香烟的手,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卷起来, 叉开大指和食指,做出一个"八"的模样,说: '你知道么,昨天,场部集市上这样的小鱼, 卖八毛钱一斤哩。。。' 女同学的故事让木匠笑了。木匠笑得正傻,女 同学说:“你先出去一下吧。”木匠这才收起 了傻笑,到屋外远远的地方站着等女同学。 大约过了一,二十分钟,女同学才从屋子里出 来。女同学向木匠招招手,木匠走过去,女同 学将她的一辆女式自行车给木匠,自己去邻居 家另借了一辆。 女同学说声"走",两辆女式自行车就沿大路 往前滚了。木匠歪着头看看天空,日正当午。 女同学偏过头来对木匠说:"小心路上轮沟!" 木匠说:"你自己小心。" "包饭"的故事--(4)女同学说不想结婚 木匠一路上尽问一些傻问题,女同学笑着,有 一句,没一句地回答。 女同学不知道她是“那里人”。爸爸曾是个军 人,爸爸的老家在苏北的什么地方,她从来没 有去过;妈妈在在上海的一家孤儿院里长大的。 打老蒋的时候,随军做过卫生员。 爸爸妈妈一直在冶金工业部直属的一个机械工 程安装公司工作,女同学从小就跟着爸爸妈妈, 走过了不少地方。女同学的小学,是在四个省 的七间小学里完成的。 女同学说,她进入大学後,爸爸妈妈就希望她 在毕业後,能分配到生活环境安静一些地地方, 建立一个稳定的,不用四处奔波的家。可是, 一个成绩普通,表现也不出众的77级大学生, 除了服从毕业分配,还真的没有任何可挑选的 门路。 估算一下,女同学过了26岁了吧?早在上学时, 大家就知道,女同学是有一个男朋友的,那是 她在三年下乡期间定下的,是爸爸的老战友的 儿子,男朋友现在还在湖北省西部的郧阳,一 个小县城里当警察。 “哪一类的警员呢?”木匠问。 “武警。”路边有一棵小树,女同学停下车来, 木匠一屁股坐在地上,女同学站着。 “想过将来了吗?”木匠开门见山。 女同学摇摇头,又点点头。说:“他老来信催 我结婚。可是,我想这个家,往哪儿安呢?在 这儿农场里安一个家吗?那还不如到郧阳去呢。” 木匠笑着看着女同学,女同学突然说:“我不 想结婚。” “为什么呢?”木匠问道。 女同学淡淡一笑,轻松地说:“一想起结婚, 就像要还债给别人似的。我姐姐的丈夫在北京, 姐姐自己一个人在黄石。一年两人见面的日子, 也就是二,三十天。姐姐结婚六年,夫妻俩在 一起待过的日子,还不到一年。我姐姐在黄石, 生活过得很苦的,那么低的工资,只想把钱存 着,为了下一次和丈夫见面。” 木匠想了一下,直接了当地提起了老同学的妈 妈说的话。女同学说:“我知道你是为这件事 来的。” "包饭"的故事--(5)女同学也不会做饭 女同学刚刚才起个头,就连忙将话头打住: “算了,我还是不说他的事情为好。”说了这 一句,跨腿上了自行车,木匠也就只好跟在後 面走了。 到了分场场部,四处看了一下,没有什么好买 的。问了一下,只有一大早有菜品集市,女同 学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走进唯一的小百货,杂 货店,四处看了看。女同学问木匠喝不喝酒, 木匠说不喝。 女同学还是买了一瓶什么白酒。木匠看了老半 天,买了两斤散装饼干。 没有东西可以买,木匠和女同学慢吞吞地踩着 自行车打回头。 木匠说,想赶晚班车回市内。女同学说:“你 是有事儿奔这里的,是不?今晚回市内,那岂 不是白跑一趟了?别瞎想了,明天赶早吧。” 木匠没有吱声。女同学又说,你好不容易来了 一趟。虽然不是特意来看我,也真难得你会特 意到咱农场来。本来想自己做一餐饭招待你, 看来,今晚只好在饭堂里再吃一餐了。” 木匠问:“你会做饭么?” 女同学做个鬼脸:“还在学校时几个女生谈到 你,说你楞墩墩的,一副傻相,可说起话来, 经常是一打一个准。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做饭?” 木匠歪歪嘴,转过头去,抿住嘴唇,冲着女同 学咬了咬牙。对几个女生曾敢私下里说木匠的 坏话做了一个不满的表示。 女同学笑了起来,继续说道:“从小到大,我 家都是到处搬迁。我妈妈也不会做饭,家里从 来也没有像样的餐具,总是吃饭堂。逢年过节, 来了客人,我妈妈才自己做一点,也只是随便 做的。” “我家住在黄石的时候,正好碰上地方上招工, 我的姐姐就留在了黄石。我姐姐本来也不会做 饭,偶然做了一次饭,有人说好,这个人,就 成了我的姐夫。我姐姐说,最令她高兴的事就 是,把饭做好,在一旁坐着,看着姐夫吃她亲 手做的饭。我姐姐还经常说,等和姐夫调到一 起了,就天天做饭给我姐夫吃。你说我姐姐是 不是很傻?” "包饭"的故事--(6)跳上牛车抓鱼去 分场场部离机修厂本来很远远。木匠和女同学, 一路上说笑着,慢慢地踩着自行车踏板,不觉 得累,也不觉得远。回到机修厂一看,啊哈, 已经三点半钟了。 老同学已经完成了工作,到农工宿舍,女同学 的住处,找木匠等二人了。 星期六的下午,大多数农工还在工作,孩子们 还没有放学。老远,木匠就看到,老同学正在 和早上碰到的那个赶牛车的青年人说话。 一群四,五,六岁的小孩跳着双脚,在一边玩, 口里千百遍地,用带武汉话口音的河南话唱着: “痞子痞,衲鞋底,扯断了索儿,打歪了咀。。 。” “咀”,在这里读作“ji3”,是嘴巴的意思。 孩子们自个儿在一边轰着,闹着,旁若无人, 老同学对我说:“七支沟抽水,剩下的水不深 了。这位赶车的说,水里有好多鱼。我叫他多 抓几条,卖给我,晚上加个菜。 赶车的年轻人见到是木匠,连忙打了一个招呼, 热情地说:“咋不就一起去咧?抓鱼,好玩得 紧的!” 老同学看看木匠,木匠也正想找个机会和他说 话,连忙说;“去,一起去,好多年没有抓鱼 了。”木匠把自行车交给女同学,就和老同学 一起跳上了去拉水泵的牛车。 木匠转述了老同学的妈妈的话,老同学无可奈 何地笑笑,说:“不是那么一回事啦!唉,所 有的‘巧’,都碰到一起了,你说不是故意的 都冒得人信。” 老同学是这么和木匠说的:老同学的妈妈的同 事的朋友的妹夫的妹妹,学护理,中专毕业, 说是要找一个大学生才肯嫁的。老同学和这个 女孩认识有一年了,老同学觉得,这个小护士 一点点小事都要算计,感情上很难投合,所以, 只能先远着一点,观察观察。 木匠知道,老同学还认识一位学医的女孩。学 医的是五年,才刚刚从学校走出来不久,刚刚 开始工作的小医生,时间上是特别忙的,老同 学心里当然是喜欢这位小医生的,但是,这位 小医生的忙碌,造成了与木匠的老同学之间事 实上的若即若离,木匠的老同学不知道该如何 解这道三角方程组。 "包饭"的故事--(7)抓了一斤多小鱼 七支沟是一条水渠,宽约四米,平日里水深一 米有余。现在正是干旱时节,几台大水泵沿渠 抽水,渠内只剩下齐膝深的水。水中有几个孩 子在捞鱼虾。 赶牛车的小伙子用一个半米大小的小的竹圈儿 套着的网,在泥水中赶捞。捞来捞去,就是几 只两寸长短的银白色小鱼,那赶牛车的小伙子 叫那种鱼为“参子”。 木匠脱下衣裤,下水捞了几把,也捞到了三条 “参子”,另外还有十来条一寸长短,肚皮上 有黑色花纹的小鱼。 老同学也下水,接过竹圈套着的网去捞,收获 尚不及木匠。赶牛车的小伙子说,水还太多, 很难抓到鱼,他窝下身子,在水底的泥坑中用 手摸。好一会儿,小伙子摸到一条四寸长的小 鲫鱼。木匠也窝下身子,在泥窝中摸,木匠也 摸到一条五寸来长的鲫鱼。 三个人摸了一个多小时,将收获物放在一起, 一共有四条小鲫鱼,十二条两寸来长的“鯵子”, 三条泥鳅,三十多条一寸来长的黑花肚皮小鱼 仔,五只小虾。 赶牛车的小伙子有些失望,说:“本来想好好 地逮几条大一点的鱼送给你们,这水太多,逮 不到,明天可能会好一些。。。” 木匠说:“哪里的话,很不错呀,加起来也有 几十条小鱼,有一斤多呢。” 木匠想起了女同学讲的那个笑话,心想,照那 笑话里说的,这些鱼,也要值一块钱了。木匠 拿出一块钱,那赶牛车的小伙子愣了一下,挨 打似地跳起来,把木匠的手推向一边。 水泵已经装好,老同学和木匠带着小鱼,高兴 地坐上牛车回转了。 女同学一看那一斤多小鱼,很高兴。拿到水井 边上去收拾了,木匠则到修理厂洗了一个澡, 换上了老同学的衣服。 洗完澡,回到老同学的住处,女同学正在十分 认真地煎鱼,那模样就像在做一件天大的事。 木匠突然一下崩出了个笑声。女同学问,“笑 什么?”木匠说:“想起中午你讲的那个笑话, 还想笑。过去下乡时,也有一个笑话。” 女同学在锅里铲了一阵,把锅敲了两下,对着 木匠道:“说来听听。” "包饭"的故事--(8)不会讲笑话的木匠 木匠的笑话也是听来的。说是有一家豫西人, 迁居到湖北的湖区乡下。晚上收工後,看别人 在干涸的水塘中抓鱼。那抓鱼人老半天才摸到 两只大虾,余无斩获,便将两只软皮水塘大虾 送给这位豫西人。 豫西人回到家,老婆已经煮好米饭,正象往常 一样,准备做一个白菜汤。锅里已放进了半锅 水,接过两只虾,扔进水里,便烧起火来。 白菜汤做好了,一大家人开始吃饭。很久没有 面条,馒头吃了,每餐都是白米饭,青菜汤, 孩子们早已厌了吃饭的胃口。听说今天白菜汤 里有虾,胃口大增。全家人吃完,都说今天的 白菜汤真鲜。等到洗锅碗,清理灶台的时候, 才发现那两只虾根本没在锅里,早就跳到灶台 上了。 木匠笑得喘不过气,女同学瞪着大眼,看着木 匠。木匠问:“不好笑吗?” 女同学在锅里铲了几下,又敲了两下锅底才说: “好笑。不过,早就听过好多遍了。江南人笑 苏北人讲这个故事,重庆人笑陕西人也讲这个 故事,现在,湖北人笑河南人,还是讲这个故 事。好在我哪儿人也不是,笑话不了别人,也 不会被别人笑话”。 木匠一楞,拍拍自己的木头脑袋说:“故事还 没有完呢。本人一十八个月前,被发配到湛江。 虽然说是部直属的研究院,那地方也偏僻得很。 “本人吃腻了饭堂的米饭加炒莎瓜,甜皮咸芯 菜肉包子,想着法子自己做饭,可是,本人哪 里会做呢?也就是煮白米饭加上青菜汤。本人 到广州出差,看到有一包一包的‘虾皮汤料’, 就买了三大盒。以後,每餐自己煮米饭,然后 就煮一碗青菜汤,撕开一小包‘虾皮汤料’ --那是一种黄褐色的粉末,做得真精致,虾 皮被磨得很细,肉眼看不见虾皮的粗糙。 “後来,一位学生物的女孩吃了本人给她做的 米饭,和放了两包‘虾皮汤料’的青菜汤。那 女孩尝了一口,皱着眉头问:‘你这汤里放了 些什么?’本人说是‘虾皮’。女孩问虾皮在 哪里,本人就给她看‘虾皮汤料’。 “这女孩看了汤料包,将口里的饭都喷出来了。 打这以後,本人才知道吃了半年的‘虾皮汤料’ 原来只是谷氨酸,色素,再加上化学味剂。喝 虾汤的笑话,就是那个学生物的女孩讲给本人 听的。 ”那个女孩断定,本人就是那个河南移民的后 裔。。。” 木匠说到这里,女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用锅铲敲了几下锅,叫道:“出去呀,行不行, 你这坏得要命的木头疙瘩,再在这儿多呆一会 儿,我就没法做菜了!” 女同学正在说呢,外面一声清脆的带河南口音 的武汉话叫声。木匠探出头一看,原来是早上 碰到的‘打公枝’的那个女孩,她手里端着两 只碗。 "包饭"的故事--(9)一顿丰盛的晚餐 那打公枝的女孩和木匠点了一个头,大大咧咧 地问木匠的女同学:“你的同学不是农管局来 的么?” 木匠觉得有些奇怪,便问道:“你怎么把我想 成是农管局来的呢?” 打公枝的女孩指着女同学和刚进门的老同学说: “你没有他们那么黑。只有农管局下来的,才 长得象你这么白净。” 大家都笑了,木匠觉得有点尴尬。接过女孩手 中的碗,一个碗里,盛着大半碗切得很细的腌 辣椒,另一只碗里,装着满满的酸咸菜。 木匠把咸菜移到鼻子底下,说了声:“好香。” 打公枝的女孩眼睛眯成一条线地笑道:“我哥 哥说,你们抓了一些猫鱼。那些小鱼很腥的。 多放点辣椒,和着酸咸菜煮,才好吃咧。” 那天晚上的晚餐真丰盛。饭堂里打来的冬瓜烧 猪肉片;一小碟淋上了麻油的豆腐乳;一小碟 辣萝卜条;一碗撒上了盐的炒黄豆;一大海碗 放了碎辣椒的“猫鱼”煮咸菜; 女同学递过来已经开了瓶盖的白酒。木匠先尝 了一口鱼汤,真鲜!正想说点什么,突然觉得 不对劲儿。老同学没有动筷子,女同学还在收 拾灶台。 木匠尴尬了。本想把手中的勺子放下,想了一 下,就干脆又喝了一口鱼汤,吃了几粒黄豆, 然后大惊小怪地冲着女同学叫道:“快来呀! 这鱼汤真做绝了,你再不来,我可要端着盆喝 汤了。” 女同学笑了,笑得很甜,脸上就象绽开了一朵 芙蓉花。女同学说,这鱼,她本来是想用油煎 来吃的。哪知,木匠说的笑话干扰了她,鱼粘 在了锅底上。想放一点酒除腥,却把鱼全给铲 烂了。多亏了那打公枝女孩及时送来的腌辣椒 碎和咸菜,才使油煎猫鱼最后变成了猫鱼咸菜 汤。 在记忆中,那是木匠吃得非常舒服的一餐饭, 令木匠今生难忘。 吃完饭,一起洗了碗,收拾了桌子,才发现丰 盛晚餐给木匠等人带来的幸福和愉快是多么短 暂,成群结对的蚊子,令人难安! 往天的这个时候,老同学和女同学都已经躲进 蚊帐里读书了。今天当然不能早早上床。老同 学说,西边一块地里今天喷过农药,建议去那 里聊天。 三个人各自背着一张椅子,往喷过农药的棉田 走去,一路上,有四,五个人问,电影在哪儿 放映。 老同学对女同学说:“哎,你的饭做得真不错, 我干脆就在你这里包饭得了。” 女同学说:“想让我给你供饭?想得美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