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不折不扣的平面艺术。我们总是说,摄影是一种写实的艺术。既然写实,我们就得努力地在平面上,用平面的二维摄影语汇来表达立体的三维生活空间。
好在摄影除了光影的运用,还用聚焦与散焦。透镜的成像能让焦点之外的物像随着距离的拉大逐渐地发散,模糊化,朦胧化。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离焦点越远,物体就便得越模糊。
这种散焦的效果,配合摄影前景与後景的运用,我们就可以在照片平面上纪录有纵深的空间。选择适当的前景和後景,控制一段有效的清晰兴趣,使前景和後景模糊化而达到视觉上的夸张。其中清晰的画面纵深度,摄影上叫做 “景深” 。所谓“景深”,是指成像清楚,不模糊的一段长度。 透镜镜片的直径越大,焦点之外的物体模糊的也就越快。摄影中,调整光圈的大小,实质上就是改变镜片有效的光通直径。如果其它条件都一样,光圈越大,景深越小。顺便提一下,镜头的绝对直径越大,能获得的景深也就越小。大炮筒式的镜头是获得短景深的好武器。
看图说话吧。让木匠来演示一下景深的获取--
主景--意大利艺术雕刻;
前景--金色手工艺小花;
後景--丝质装饰手绢。
图一:景深演示现场图解。
图二:先使用小光圈拍摄。在小光圈的条件下,景深非常大,从前景到後景,很远一段距离内,画面都是清楚的。通常小光圈大景深,用于拍摄需要较大纵深画面。[
图三:再使用大光圈拍摄。在大光圈的条件下,因为焦点正好落在主景雕像上,景深很短,只有主景前後不远的地方是清楚的。前景的小花和後景的丝绢都是模糊的,这样就迫使人们把注视力更多的集中在画面兴趣上。
在实际拍摄中,适当地设置景深,可以大大地丰富作品的内涵。比如下面这张照片,是多伦多的初春,草吐新芽,树枝还是秃的。这样的日子清晨是冷的,中午因为阳光而变暖。母女俩脱掉衣服,念童谣,交叉击掌。母亲玩得娴熟,女儿常常出错。我所选择的前景是枯树枝,透过去年秋天叶片飘零的秃枝,看新春时节的母女。这一组照片,我称之为《带我度回童年的时光》。
接下来的这一幅照片,我玩笑地取题为《老花痴》。老人在拍花。因为有了前景,便不需要将花摄入我的画面。我要体现的是一种痴情,一种凝神,要凸显的就一个痴字。
看看老人的眼神吧。孩子和老人比较起来率真,在他们身上可以找到很多的痴情。一般说来,年轻人读了几本书就开始变坏;像木匠这样的中年人,老奸巨猾,没有几个好的。人啊,到年纪大了,才又返璞归真——这就是我想说的,当然一幅图片不可能完整地诠释这样的一个大题目。一组图片,也许就可以了。
前景多大为好?不好说,要看题材才能确定。大片留白的作品如果恰到好处,是很震撼的。如果大片虚化的前景呢?下图我做的正是这样的尝试,这是我的作品《写生》中的一张。
老实说来,木匠的摄影很差,远远不及这儿很多的朋友。木匠这里的夸夸其谈都是抛砖引玉,若有识者,望能不吝赐教。
最後补充说明:使用大直径镜头才能获得艺术上的短景深。而傻瓜相机和普及型一体化相机,只有在拍微距的时候可以获得明显的短景深。而较大的场景,傻瓜相机和普及型一体化相机是无能为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