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有异有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在中国,古人开店大概不会门额上横一块老大的招牌。制作一块大招牌横在门额上需要老大的木板,费事;而且过去的街道很窄,门额上的招牌得让行人扭过脖子才看得到,招人的效应绝对不彰。
所以,古人开店往往是挑出一根竹竿,竹竿上挂一旗幡。旗幡型的招牌容易让人看到。
西方社会早期的招牌也都是横挑出来的,只是文化上的不谋而合吧。从博物馆,旧书插画和电影背景上 ,我留意到很多年前西方人的庄园,酒庄,村落,商号,学校,作坊,磨坊的标牌大多都是横挑出来,醒目么。
多伦多的大街上,电线杆上都挂着本社区的徽标或标牌。我工作的地方,社区徽牌绑在电线杆上,每年春天里都会挂上花,有人负责天天浇水,一直到深秋,这些花才会枯萎。
在中国,但凡铁器,总是锈迹斑斑的多。在多伦多,铁器好像没有那么容易生锈。图片中的标牌是铸铁的,多少年了,一点儿也没有锈蚀。
我家住在多伦多旧城,门口的一条大街隔一根电线杆上就挂有一块社区标志。以前社区的标识是一块帆布上面写着宣扬社区特点的一句话或者一幅画。每年都换。
今年刚换的有点儿莫名其妙,猜着是我们本区的议员雇了一位年轻的助手专管社区标牌的事儿。所有的画差不多都一个格调:画面背景是本社区,站在大街边上一一个人,人的体型中叠印着树木风景。别问我是啥意思,我琢磨过很久,真的不知道。
这种设计,应该出自于20多岁的年轻人。年纪大一点的人,不会采用这种莫名其妙的设计。
有些马马虎虎还行。
有些整体效果像癞蛤蟆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