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餐館的師傅鍋大火大,所以容易成功。
自己在家裡,過小,火也小。如果炒小半鍋,容易。炒不好通常是貪多的原因。
----
八年前,常看幾客戶,把幾斤沙放在鍋中抖啊抖的翻動彈跳。
問: 幹什麼呢?
答曰: 練 炒菜、炒飯 的技巧。
想來 這是一個訣要。
---- 餐館的師傅鍋大火大,所以容易成功。 --- 這應該也是一個訣要。
------
我肯定炒得出這效果的
炒飯,米飯最好硬一點,炒出來一粒一粒的才有賣相。
--- 米飯最好硬一點, --- 這應該也是一個訣要。
-------
查:
台灣白米: 蓬萊米 在來米
台灣的白米,有分蓬萊米(粳米)和在來米(秈米)兩種。
蓬萊米- 碰來米(日本的粳米和) VS 在來米- 載來米(秈米)
蓬萊米,是一種在台灣廣為食用的稻米品種的概稱,依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
現今概稱的蓬萊米,為粳米和秈米的混種,初始的蓬萊米品種,係由日本稻作專家磯永吉與末永仁改良成功。
載來米和日本米碰出來的米 - 碰來米。
1921年,於臺北草山(今陽明山)上的竹子湖栽種成功,後逐步推廣。
1926年(大正15年)4月24日,由伊澤多喜男總督在臺北鐵道飯店召開的日本米榖大會中正式公佈命名為「蓬萊米」,以有別於台灣來自大陸的品種的「在來米」。
另外的幾個候選名稱包括「新台米」、「新高米」。
蓬萊米遂逐漸成為這種新品種稻米的概稱,包括日後廣為種植的"臺中六十五號"等品種。
粳米(台灣俗稱蓬萊米,來自日治時代的稱呼,有日本的意思):煮成的米飯香Q、有粘姓、吸水性好,咀嚼起來香甜,煮粥化的快。台灣一般吃的白飯、做壽司、煮粥;挑選粳米。
秈米(台灣俗稱在來米, 來自日治時代的稱呼,有本地的意思): 煮熟的飯不黏、鬆散,入口的口感偏乾,比較不甜,拿來炒飯容易炒散。
香米是有特殊香氣的秈米。
一般傳統米食如發 粿、碗粿 、蘿蔔糕、芋頭糕、米苔目、九層糕;都要使用在來米的米漿來製作。在來米煮飯因為不如蓬萊米香Q可口,現在要在賣場買到在來米來煮飯,還不太容易。
--- 秈米 - 台灣俗稱在來米, 來自日治時代的稱呼,從大陸載來的米 。
煮熟的飯不黏、鬆散,入口的口感偏乾,比較不甜,拿來炒飯容易炒散。---
沒錯,要用 秈米 - 台灣俗稱在來米,從大陸載來的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