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頭殼真是奇怪。每晨醒來,昨日的,近日的,不記得了。
一想,就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也是沒辦法。
每晨醒來,對自己說一聲:要快樂呀!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日知其所無 月無忘其所能,是溫故也,持之以恆,精益求精,自然體會深刻,而獲得領悟的喜悅。
君子求學之目的在解自己之惑,若學而時習之,就能體悟漸深、日有進境,從成長中產生成就感、自信心和使命感意義感,於是從好學轉為樂學。
如:雍也篇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自然會不亦說乎。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自然樂自心中來。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既要不失人亦不失言,那就必須相敬、相知、相惜。
君子之友自遠方來,彼此砥礪所學所思,切磋琢磨,共同成長,當然不亦樂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當時空的條件聚足,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就有實現的機會。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君子之學,是為瞭解自己心中之惑的為己之學,不是為了追逐名利而跟隨時尚的為人之學。
一章三句,儒學三綱:
第一綱是內在的自立自達。
第二綱是力量外透,足以立人達人。
第三綱是力量雖然已足以立人達人,但大本仍然在自己身上,一點也不曾隨力量的外透而外移。
這可以說在義理上已籠罩了全部論語了。
所以它位居論語第一篇第一章,不是沒有意義的。
說乎:快樂啊!
樂乎: 快樂啊!
不慍: 不是不快樂啊!
所以論語第一篇第一章 告訴我們 - 要快樂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