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688|回復: 6

揭破河南農民把5萬國軍繳械的謊言

[複製鏈接]
梧葆 發表於 2012-6-11 23:26: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梧葆 於 2012-6-11 11:31 PM 編輯

      揭破河南農民把5萬國軍繳械的謊言

    早年別庭芳就是這裏的老大,後來劉傑卿成了掌把子。他在宛西4縣的老巢,有20多個團的兵力,稱雄一方。從民國早年的北洋軍閥開始,所有路過這裏的部隊,特別是潰退的部隊。他們是大的閉門不出,堅壁清野,斷絕水源。小的就出來搶劫。收繳武器。以壯大實力。

    內戰時期,陳謝兵團到那裏河南西部的時候發現,每個縣都有幾千人槍,到幾萬人槍的土匪武裝。在靈寶縣搞土地改革,發動幾萬翻身農民,結果立刻遭到那些半匪半民的地方武裝的襲擊,雖然在這個縣有的一個正規師也無法阻擋,結果只有400翻身農民逃了出來。
   
    這些人看你力量大,有準備,就分散隱蔽,看你沒準備,力量小。就攻擊。解放之後,不得不把4縱一個旅,11,13,22旅各一個團,9縱一個團和8個地方軍分區。專門徼匪。
   
    中原大戰,日軍多達10萬以上,還有這是日軍在2次世界大戰,第一次出動戰車師團進行突擊作戰。這也和有些宣傳的所謂只有 6萬輕武器日軍的宣傳有著巨大差距。
   
    日軍包括27,37,62,110,69,65師團,戰車3師團,7,9,11,67旅團。騎兵4旅團,獨立重炮3,6,11聯隊。。。野戰陸軍的實力起碼20倍,30倍於,只有一個正規聯隊的硫磺島日軍。
   
    還有一些人說國軍有美國幫助控制了制空權,此次戰役,日本第5航空軍出動2700架次飛機,而中美空軍只有400架次。
   
    戰役剛開始日軍就突破防線,到達許昌,國軍一個師防禦這裏,日軍一個獨立炮兵聯隊幾十門野戰炮,和長野師團,秋山旅團的大炮,10多飛機臨空轟擊。沒幾下,就把許昌工事,全部轟平。下午日軍幾十坦克沖進城裏和步兵中隊的白刃戰一起對城裏還在反抗的國軍進行,全封閉攻擊。到5月3日,國軍師長呂公良和他的最後300名部下戰死。
   
    日軍隨後利用裝甲部隊,騎兵部隊進行了迂回閃擊,想把河南國軍30萬全部圍殲。雖然國軍也努力作戰,但是河南國軍大部分是新編的部隊,和雜牌軍雲集。沒有什麼精銳部隊,只有一個13軍還可以。其實大多是改編東北軍,韓複渠部隊和改變民團。
   
    在日軍的迂回包圍的震懾和戰車,重炮部隊的爆擊下,國軍開始奪路,撤退。陣容崩潰,難以控制。
    日軍在河南平原的機械化兵團,國軍難以抵抗,很快85軍,13軍,29軍在內的主力軍幾乎都被重創。
   
    比如本多師團的迂回部隊,7000人乘座200多汽車。25坦克。20多門重炮,快速前進,到了穎橋的時候國軍第20師也剛到,日軍機械化部隊一下子猛攻上來,沒有任何掩護的第20師,就傷亡6000人。而110師團在另外一邊迂回。
   
    向南的路已經被封鎖,國軍向北部山區奔跑。想和8戰區匯合,再圖反擊。但是這個時候日軍第4騎兵旅團已經先趕到了長水關口。

- - - - - 

   敵在行政下級階層及各鄉鎮、各警所,多已隱伏漢奸分子,淆惑民眾,阻擾國軍,無不用其極。敵自龍門突破後,即竄大屯,開偽保甲長會議,當時民眾竟爾持旗歡迎。

    當時宜陽縣地方團隊奉命破壞洛宜段,新、洛、潼公路,洛陽民眾竟以不敢觸怒倭軍為辭,持械抵抗,且入夜又潛將破壞處修復。以上不過舉其一例,政治如此,更安所望軍民配合之原則耶?

    有些人為了誹謗抗戰國軍的謠言。他們的意思是日軍比國軍好,河南人民喜歡日軍,可惜那些不是單純的河南農民,而是土匪武裝,更是投降日軍做偽軍的漢奸。

河南人民抗戰有百萬青年參加軍隊抗戰。絕對是愛國的。把河南人民和那些漢奸土匪相混淆,恐怕是有些人貶低中國抗戰的卑劣心理。

以上節錄自 網上資料 


糟木匠 發表於 2012-6-14 07:41:56 | 顯示全部樓層
遊客 203.71.2.x 發表於 2012-6-14 06:08 AM
寧願日本人殺,不願十三軍紮。這句話近四十年就聽過了,這問題也常困擾著我。想著無論在國統區、地方割據武 ...

老蒋的政府,在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中,摆平各方的势力不容易。结果是,老蒋重用精英,底层的老百姓对中央政府没有好感。直接看得到 “父母官” 都是鱼肉百姓的。这也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最终被推翻的最直接原因。

现在的大陆执政当局,很大的程度上也在脱离底层的老百姓,弄得不好,会走国民党的旧路。

雲遊仙人  發表於 2012-6-14 06:08:27
寧願日本人殺,不願十三軍紮。這句話近四十年就聽過了,這問題也常困擾著我。想著無論在國統區、地方割據武裝控制地區,還是在日占區,農民百姓的生命財產皆如草芥一般,時時刻刻都在被劫掠、被殘害,深受其苦。人民受此塗炭,還要被作家們強行扣上漢奸的帽子,歷史公正何在?

最近由無歌的文中知道,人陸這些年也出現這句話:
由於馮小剛執導的電影《溫故1942》,讓著名作家劉震雲在1993年發表的同名紀實小說重新被廣泛關注。劉震雲在作品中講述了這樣一段“歷史”:“1943年日本人開進了河南災區,這救了我的鄉親們的命”,“鄉親們……為日軍帶路的,給日軍支前的,抬擔架的,甚至加入隊伍、幫助日軍去解除中國軍隊武裝的,不計其數”。
這幾日決心要弄清楚這問題。   葆





 樓主| 梧葆 發表於 2012-6-13 21:05: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梧葆 於 2012-6-13 09:09 PM 編輯

1938年6月,日軍沿隴海鐵路向西進攻,妄圖奪取鄭州,南下武漢。

在這關鍵時刻,蔣介石下令炸開黃河,以滔滔黃水阻擋日軍的進攻。

蔣介石的這一不光彩的“抗敵”手段,至今仍遭到歷史的譴責。

- - -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密檔顯露端倪。這個計畫在抗戰爆發的兩年前就已經制定出來。

- - -

單從軍事層面來講,決開黃河大堤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第一、它形成了新的黃河河道,形成了新的天險,從而阻止了日軍的西進,使得中原地區又多守了六年而沒有淪陷,保證了大後方的安全。
第二、使得日寇遲遲不能打通“大陸交通線”,遲滯了日軍軍事調動和戰略物資運輸。
第三、以水代兵,直接消滅了日軍精銳部隊萬餘。

  花園口決堤給日軍造成的創傷,可以從日本官方的檔中得以佐證。

  1、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寫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中寫到:“6月10日前後,中國軍隊在京水鎮(鄭州以北15公里處)附近,掘開了黃河南岸的堤防。因此,黃河濁流向東南奔流,中牟首先進水,逐日擴大,從朱仙鎮、尉氏、太康,一直影響到蚌埠。
第二軍6月13日為救援孤立在中牟的第十四師團一部,從第五、第十、第一一四師團兵站抽調工兵各一個中隊及架橋材料一個中隊,配屬給第十四師團。隨後於16日又從第一軍調來獨立工兵第二聯隊主力及渡河材料一個中隊。
6月15日以後,由於氾濫的河水擴大到尉氏的第十六師團方面,第二軍除調回第十四師團兩個工兵中隊外,又逐次增加架橋材料兩個中隊,折疊船40只,獨立工兵第十一聯隊主力支援,然後向氾濫地帶以外撤退。
方面軍於6月17日命令臨時航空兵團全力以赴援助第十六師團方面的補給。用運輸機、輕重轟炸機,在6月16至24日之間給兩個師團投下補給糧秣、衛生材料等,合計約161.5噸。29日,方面軍在徐州舉行聯合追悼大會。僅第二軍死於洪水人數便達到7452名之多。”
  2、日本大本營陸軍部撰有日軍侵華史長編。其中第440頁記載如下:“中國軍隊6月10日左右于鄭州東北掘開黃河堤防,使黃河水向東南方向湧出,採取了水淹戰術,淹沒了自己的廣大沃野,形成了經中牟、尉氏、周口、阜陽連接淮河的大地障,給我軍行動造成極大困難。”

  6月9日的花園口決堤,也是中日雙方沿著黃泛區邊界東西對峙的開始,依賴機械化軍事裝備進攻隴海線和平漢線的日軍被迫改變原來沿鐵路線西進南下的戰略,一方面把部隊從豫東尉氏、中牟、娜陵、通許、陳留、杞縣等各縣向東撤退,轉移、集結到以商丘、徐州為中心的豫皖蘇交界地帶,另一方面確定了沿江淮水路西進的路線,分調多路人馬圍攻武漢。
戰事南移到豫南、皖西、贛北、鄂東 的廣大湖沼山地地區,豫東戰場逐漸冷卻下來,武漢附近地區接著成了中日兩國軍隊廝殺的新戰場。

這樣一來,從鄭州斜貫東南,穿越豫東大平原的新黃河就成為軍事分界線,把日軍阻隔在泛區的東面,中國軍隊沿西岸據守,沿新黃河以西修築起“防泛西堤”,而日軍也在對岸修築起“防泛東堤”,相持一直延續到1944年日本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

- - - - - - - - -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此人就是蔣介石的秘密之劍——德國顧問法肯豪森。

  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1878~1966),德國陸軍上將。1900年,法肯豪森作為八國聯軍的一員,參加過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回國後,他進入柏林東方學院學習,曾出任德國駐日本東京大使館武官。1930年,法肯豪森退休。
  1934年,法肯豪森被蔣介石聘為軍事顧問來到中國。1935年7月,法肯豪森秘密為中國統帥部制定抗日計畫,奉命起草了絕密的《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將中日矛盾擺到了目前頭等重要的位置上,委婉地批評蔣介石對日的不抵抗政策,認為政府若無抵抗的意志,會影響人民的抗日決心。

  法肯豪森分析未來的中日戰爭:
一旦中日軍隊發生軍事衝突,華北即面臨直接的危險。
如果中國軍隊失利而放棄黃河以北,則縱貫南北的平漢、津浦鐵路以及東西方向的隴海鐵路和鐵路沿線的重要城市,如開封、鞏縣、洛陽,皆面臨直接危險,黃河防線有被敵人從山東突破進而席捲而下的可能。

為了防止出現上述不利局面,必須設法將日軍引到東部。
一旦東部出現戰事,敵人侵入的路線有三:
上海、乍浦和鎮海,該三處俱在長江流域。
敵如沿長江而上,迅速佔領中國最重要的中心點武漢,將中國一分為二,切斷國民政府西退重慶之長江水路,抗戰大局將無法收拾。

因此,“東部防禦有兩事極關重要,一是封鎖長江,一為警衛首都(即南京),兩者有密切之連帶關係”。
他駁斥了“屢聞長江不能守之議”,認為必須在上海、南京等地作堅決抵抗,遲滯敵軍沿長江直達武漢。
如此,敵軍必欲打通平漢線,由鄭州直達武漢,故最初抵抗區務必向北推進,“以滄縣(滄州)、保定之線宜絕對防禦”。
萬一敵軍打到開封、鄭州時,法肯豪森建議:“最後戰線為黃河,宜作有計劃之人工氾濫,增厚其防禦力。”這就是說:必要時將掘開黃河,以水代兵,擋住敵軍的進攻。

  蔣介石在旁邊批示“最後抵抗線”,表示贊同法肯豪森的建議。

  三年以後,中日戰爭的發展基本上按照法肯豪森的預測進行。
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北平、天津;為防止日軍在保定附近擊潰中國軍隊,沿平漢線南下,中國軍隊在上海主動出擊,“八一三”事變爆發。在作了三個月的堅強抵抗後,中國軍隊撤出上海,沿長江西上,節節抵擋。
日軍佔領南京後繼續北上,企圖與山東南下的日軍南北對進,會師徐州。
同年5月下旬,日軍佔領徐州後,沿隴海路西進,準備奪取鄭州後,沿平漢線南下,一舉佔領武漢。就在日軍即將打到鄭州的前夕,蔣介石命令炸開了黃河。
  當中日兩國全面大戰之際,德國與日本站在一邊。
1938年5月下旬,德國駐中國大使陶德曼向中國外交部正式提出:召回所有德國在華軍事顧問。7月8日,法肯豪森和二十多名顧問被迫離開了中國。
回國後的法肯豪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德軍駐比利時和法國北部陸空司令,後因涉嫌謀殺希特勒而被捕入獄。1966年死于柏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讀史料,我有經驗。
首先,在意識中刪除所有的形容詞。
第二,刪除所有煽情的說辭(意識形態的句子),再讀下來。
這樣的閱讀才能吸取營養。
那就可以貼些有形容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見證人:閆景文
  採訪時間:2005年4月19日
  採訪地點:鄭州市邙山區毛莊鎮崗李村
  見證人:閆景文男,79歲,花園口決堤的洪水奪去了他家7口人的生命。
  1938年,我12歲。這年6月6日那天上午,我在父親的吆喝聲中準備下地幹活,一群突然闖進的國民黨兵攔住我們的去路。他們神情顯得焦躁,為首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連長,操一口南方口音,踏進門檻就喊我父親的名字。父親應聲後,他令手下一個士兵拿出幾塊大洋塞進父親的懷裏,督促我們全家趕快離家逃生,說今年黃河要發大洪水,又說日本鬼子也要殺過來。
  我父親抬頭看看天,天空不見一絲雲彩,父親判定不會發洪水,但知道日本鬼子已經打到了黃河對岸,心裏害怕,又不願離開祖祖輩輩居住的這個地方。

  士兵臨走,搜走了我們家的三口大缸。父親照舊要領我下地幹活,出門我看見國民黨新八師的部隊在村子裏到處收缸,把老百姓家的缸全部徵用去了。他們收缸幹什麼,誰也不知道。那時到處兵荒馬亂,誰都不願離開故土。後來才知道河堤人工扒了幾天都扒不開,用缸裝上炸藥,才將河堤炸開。
  6月9 日的晌午,太陽當空,晴朗無比。鄰村有一家人到我們村娶新娘,喇叭聲脆,花轎耀眼,引得我立在村頭觀看。忽然覺得腳下顫動,接著隱約聽到悶雷樣的嗡嗡聲由遠及近,震得耳膜發麻,不多時洪水就湧了過來。開始水流很急,水量不是很大,渾濁的黃水像長蛇一樣嗖嗖前行,淹過了抬轎的兩個壯漢的膝蓋,幾分鐘的工夫水就漲到齊腰深。我看到抬親的男人將花轎高高舉過頭頂,踉踉蹌蹌地抬著新娘子走。沒過多久,大水呼嘯著沖下來,幾米高的浪頭跳起來,將花轎卷得無蹤無影。

  村裏人像炸窩了一樣四處躲水,可洪水來勢兇猛,我的姑姑住在下麵的村子裏,一家7口人眨眼間就被黃河水卷走了……
  姑姑村子裏的人全部沒有來得及離開,洪水包圍了他們的村莊。我看著大水不停地上漲,大人孩子的哭喊聲響成一片。我們村莊好多人躲在了大樹上,聽到呼叫聲想下水救人,可水實在太大了,只聽見水中和岸邊的哭喊聲一陣比一陣慘……大人抱著孩子爬上了房頂,很快房子呼隆一聲塌到水裏了;好多人爬到了樹上,水又把樹淹了……村裏當時還住著一些沒有來得及撤走的國民黨軍士兵,他們朝天打槍,可沒有人來救,幾百村民和士兵全部被水沖走了。

  突如其來的洪水讓我們一家人失散了,各自逃命,誰也顧不上誰。那時我年輕,手腳靈活,先爬上了樹,後又抓住漂在水中的幾塊門板,將身子用繩子捆在上面,昏昏沉沉地漂了幾天幾夜,僥倖逃生,而我家7口人全部葬身洪水中,連屍體都沒見到。
  我倖存下來了,從此流離失所,加入了逃難的人流。我隨老鄉在黃河南岸的一個叫崗李村的小村莊住了下來,但那裏缺衣少食,天天都有人被餓死。日本鬼子被氾濫的洪水阻擋在了黃河北岸,不時向黃河南岸發射炮彈,炮彈到處紛飛,落到村莊裏。日軍飛機經常在沿黃上空來往盤旋,連續轟炸數天,把崗李村炸成一片廢墟,人只好逃到野地裏。

  黃河的洪水沒能阻止日本鬼子殘害老百姓的獸行。1940年8月14日,日軍趁夜色偷渡黃河,在邙山頭登陸,沿廣武嶺至花園口一帶進行大規模的掃蕩。那時我居無定所,為了活命,到處找吃的。一天我來到附近的王頂村。這個村的王俊傑為父親過生日,妹妹回娘家給父親做壽。她還沒走進家門,就遇上了鬼子。鬼子發現她後,怪叫著蜂擁而上,撕扯她身上的衣服。叫聲驚動了她的四個哥哥,他們手持木棍沖出來與鬼子搏鬥,一陣槍響,兄妹5人眨眼間全部倒在了鬼子的槍口下。

  那段時間鬼子殺人上癮,見人就殺,見房就燒,老百姓無處躲藏,大部分老人和婦女被逼得跳了井。王村一個村被日本鬼子殺害84人,一口深水井被屍體填滿了。一個老鄉和我在一起避難,他家12口人就逃出他一人。他知道家人沒能逃脫、凶多吉少,蹲在地上手捂著臉,嗚嗚哭。我看他傷心欲絕,便自告奮勇跑回他們村替他打探消息。還沒進村,就看見一群婦女哭喊著往西溝跑,數十名日軍端著槍窮追不捨,很快就將她們圍攏起來,用刺刀逼迫她們脫衣服,不從者用刺刀挑死,剩餘的被他們輪流姦淫。

  日本鬼子在這一帶殺了多少人,沒有人能夠計算清楚。被害人的屍骨扔在溝內,白骨一堆摞一堆,白花花的一片。
  後來沿黃一帶逃跑出去的老百姓回村一看,從前人聲鼎沸的村莊不復存在了:一無糧,二無房,三無人。老百姓在村裏哭了一場,又逃離他鄉,沿黃一帶成了無人區。

見證人:張廣和
  採訪時間:2005年4月19日
  採訪地點:鄭州市勒家堤3隊
  見證人:張廣和男,88歲,農民。
  記得那時小麥還沒收割完,國民黨軍新八師蔣師長派人給我們家5口人送來十塊大洋,把我們趕到十裏以外的地方。我帶著老婆和大兒子、閨女和剛出生的小兒子一家5口踏上了逃荒路程,這一去就是六年。
  那時逃難的人慌不擇路,沒有吃的,人餓得昏昏欲倒,走著走著,身子一歪,就倒在了路上。沿途一路死屍,我的大兒子、閨女相繼在逃荒的路上因饑餓和得病去世。我把他們扔在路旁,帶著家人繼續在黃河沿岸的五個地區流浪。

  這年農曆的5月,我們在逃難途中遇見了日本鬼子。幾個鬼子騎著馬到地裏拽黃瓜吃,那時一根黃瓜能救幾個人的命。一個叫翟海亮的壯年人吆喝他們,不讓他們吃。鬼子不由分說,舉槍就把他打死了。老百姓憤怒了,說這日子不能過了,拼吧,就拿著叉、棍嗷嗷吼著出來拼。老百姓人多勢眾,忙於扯摘黃瓜的鬼子見狀慌忙開槍,打傷了幾個人。馬受了驚嚇,跑回了邸閣(地名)。鬼子見勢不妙,邊開槍邊後退,一路喊著要從縣城調來部隊,把縣東這一片老百姓全滅了。

  鬼子走了不多時,黃河洪水就沖下來了。先是順著地裏的壟溝、路上的車轍印還有低窪地,緩緩地流,後來水就大了起來。逃回去的那幾個日本鬼子正召集了人馬,拉著小鋼炮,準備過來屠殺這裏的百姓,走到半途,洪水瀉下來,馬蹄和鋼炮陷到了泥水裏。鬼子見狀,不敢前行,勒住馬,回邸閣了,老鄉們逃過了一劫。

  第三天,水已淹到人的胸口,老鄉們商量,快跑吧。大家聚在一起連夜坐船,向西逃去。後來水漲到一丈多深,沒能逃出去的人有的淹死,有的餓死。
  我拖家帶口東奔西躲整整流浪了六年,把一生的苦難都看盡了,吃盡了。
  站街有位宋大娘。兒子媳婦都到山裏避難了,只有她和十三歲的幼女在家看門。她閉著門戶在家吃飯,只聽見有人拍了兩下大門,她正要去開門時,門已被鬼子鐵蹄跺開,她的小女趕快向屋內躲避,被鬼子上前拉住。宋大娘看他居心不良,去拉她的女兒,這時鬼子拔出腰刀,將大娘的手砍去兩個指頭。女兒掙不脫身,大哭大叫,大娘也無法挽救,結果不知日本鬼子將女兒拉到哪去了,再也沒回來。
  我們逃荒到豫東時,豫東已經淪陷了。一個老鄉看見我們,讓我們趕快離開這兒,說鬼子在這裏無惡不作,被他們佔領的每個村莊派選青年女子二十多名,供他們輪奸,缺少一名,即逼令折繳120元,以作罰金。鬼子並令住戶婦女不准逃走,晝間頭戴鮮花,在家裸體做活,任其調戲輪奸;夜間不准閉門,以供隨時泄其獸欲。
  我們趕快逃走,沿途看見鄉間的樹上,有好幾具因受辱自縊的婦女屍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一切災難,毫無疑問,都是由於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造成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聽到有人唱誦著: 寧願日本人殺,不願中國軍紮。

只有透過哀傷雙眼冀望人性光芒。

一樹桃花慘澹紅, 雄關阻塞驛亭空。
倭師幾處留殘壘, 漢幟依然卷大風。


以上節錄自 網上資料


糟木匠 發表於 2012-6-13 07:54:49 | 顯示全部樓層
梧葆 發表於 2012-6-13 06:32 AM
竟然近三十小時無法上楓葉網。別的網都可。

1938年八路軍平西撤退  

昨天是服务器主机出问题了。

木卫二正考试,所以到很晚才修理维护。

********

这些史料挺好的。

读史料,我有经验,首先,在意识中删除所有的形容词;第二,删除所有煽情的说辞(意识形态的句子),再读下来,这样的阅读才能吸取营养。

 樓主| 梧葆 發表於 2012-6-13 06:32: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梧葆 於 2012-6-13 06:37 AM 編輯

竟然近三十小時無法上楓葉網。別的網都可。

1938年八路軍平西撤退  
1938年10月初,八路軍四縱政委鄧華主持召開了九間房子會議,決定八路軍主力和冀東抗日聯軍全部向平西轉移,西撤整訓,結果慘遭失敗,冀東抗日力量遭受嚴重挫折,出發時的五萬大軍,到達平西的只有高志遠部千餘人和薊縣遵化一帶的幾百人。
如果將以上的敘述,惡意的解釋為:八路軍故意讓路給日軍。八路軍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低下,戰力衰弱。八路軍不得民心,隊伍不鞏固,紀律不好,才會損失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這絕對是不公正和令人反感的。
- - - - - -

整個冀東武裝起義,從1938年7月6日港北起義和7月7日岩口起義開始,經過一個多月的暴風驟雨,首先在以灤縣、- - - - - - 地區和開灤煤礦為中心的廣大山地和平原發展起來,並推動了周圍各縣人民參加起義,如盧龍、- - - - - - 青龍縣等,總計21個縣參加暴動,抗聯系統組建了有7萬多人全副武裝的47個總隊。國民黨和其他抗日軍還有3萬多人。

八路軍第四縱隊的5000餘名指戰員挺進冀東後,分頭並進,先後打下南口、居庸關和- - - - - - 等縣城,建立了- - - - - - 等聯合縣及薊縣、遷安等縣抗日政府,像一把尖刀插向了敵人所謂的“滿洲國”境內,在冀熱邊區連戰連捷,有力地接應了冀東人民發動的抗日大暴動。

冀東抗日聯軍建立以後,兵分多路,四處出擊,相繼攻克樂亭、盧龍、玉田等縣城和唐山礦區,佔領了冀東大部分鄉鎮,摧毀了農村全部敵偽政權。致使北寧鐵路被攔腰切斷,控制古冶至昌黎的鐵路達半個月之久。中外譁然。外國通訊社如美聯社、路透社等均連篇累牘地報導這一事件。
8月下旬,四縱黨委和冀熱邊特委以及八路軍和抗聯各路的主要負責幹部在鐵廠開會,- - - - - - 議對冀東暴動後的形勢作了正確的分析。指出冀東大暴動是勝利的,但部隊多,秩序亂,紀律差,需要統一領導和指揮,要抓緊整頓部隊。

- - - - - -
會議確定了建立、堅持冀熱邊根據地的方針,決定整訓冀東抗日暴動部隊,成立冀察熱寧軍區。- - - - - - 這次會議的決定是正確的,對於鞏固冀東暴動的勝利成果,建設根據地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中共冀熱邊特委於8月22日致電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並請轉蔣介石委員長及全國將士、抗戰團體,報告了冀東抗日大暴動所取得的偉大成果,“慶祝冀東的初步勝利,慶祝國共兩黨及無黨派同志的親密合作”,並表示決心“以堅持的努力,為創造冀熱邊抗日根據地,配合全國抗戰爭取最後勝利而鬥爭”。8 月29日,第十八集團軍駐武漢辦事處主任葉劍英致函蔣介石,轉達了這一電文。9月1日,從延安傳來喜訊,中共中央和北方局致電祝賀冀東抗日大暴動的勝利。

“中共中央與中共北方局今以十萬分的高興,慶祝抗日聯軍反日反漢奸起義的勝利及與八路軍縱隊的匯合,並向在起義中在前線上死難的烈士及其家屬,致以崇高的敬禮!由於冀東國共兩黨同志及無黨派抗日志士的合作,抗日聯軍與八路軍縱隊的勝利,已給日寇以嚴重的打擊,摧毀了冀東漢奸政權,發動了廣大的民眾,配合了全國的抗戰。我們相信這一支在抗戰中新進、生長、壯大的生力軍,定能在冀東各黨派各領袖的合作與正確領導下繼續勝利,創造冀熱邊新的抗日根據地,長期堅持抗戰,給日寇的野蠻統治以更嚴重的打擊,收復冀東。望你們繼續鞏固團結,集中注意力打破敵人對你們的進攻,擴大和鞏固部隊,武裝和組織民眾,建立冀東抗日政權,肅清漢奸,擴大和鞏固你們的勝利,為驅逐日寇,建立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奮鬥到底。”

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那樣:“有全國堅持抗戰有利形勢與華北普遍的遊擊戰爭,加以八路軍遠近距離的配合,有廣大群眾的擁護,有霧靈山、燕山、五龍山東西千餘裡之大山脈便於迴旋,冀東地方黨有相當基礎。根據以上各種條件,創造冀熱察邊區根據地,創造相當大的軍隊,是有可能的。但環境是嚴重的,工作是困難的,必須以高度的布爾什維克的精神克服鬥爭中的一切困難,堅持統一戰線的原則,建立堅決持久抗戰勝利的信心,克服起義的新軍中不可免的複雜的嚴重現象。”如果當時抓住這些有利時機,是完全有可能粉碎日寇對冀東的進攻,建立冀熱邊新的抗日根據地的。

冀東抗日起義的勝利,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極大恐慌。這年夏天,日軍正在全力向華中地區舉行戰略進攻,顧及冀東的兵力有限,在冀東基本採取的是守勢。夏去秋來,日軍緩過手來,決定進行大反撲。進入10月,華北日軍從武漢一帶調來一個旅團,準備和部署在長城沿線的關東軍、偽滿軍共有十幾萬兵力,圍剿整個冀東的抗日聯軍和八路軍。向遵化、玉田、興隆地區形成大包圍的態勢。偽滿軍隊在通過喜峰口一線向我軍進擊。唐山等地的日軍也將出動。敵人採用步步為營的戰術向前推進,企圖聚殲我八路軍和抗日聯軍主力于遵化地區。

八路軍第四縱隊挺進冀東,主要是準備在冀熱邊區開創一個以深山區為主要依託的抗日根據地,以供冀東暴動的抗聯部隊集結、隱蔽和休整,堅持長期、持久的遊擊戰爭。為貫徹鐵廠會議正確的決定,在什麼地方創建根據地就提到了日程。中央指出以霧靈山為中心區域。

但是,霧靈山沒有人煙。四縱擬在青龍北部的都山建立抗日根據地。9月初,宋時輪決定集中四縱和抗聯的主力部隊攻佔都山,遇到了日本關東軍、偽滿軍的頑強抵抗,沒有成功。部隊減員嚴重,而且減員的多是幹部和老戰士,軍隊裡多數都是剛剛加入軍隊不久的新戰士。
這樣,正規八路軍急需要整訓,提高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另一方面,大量抗日聯軍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如何提高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如何提高戰鬥力,如何利用好遊擊戰術,發揮我軍長處利用敵人的短處,打擊敵人,消滅敵人,更需要整訓。其他參加起義的武裝,成份複雜,紀律松弛,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進行改造,任務非常艱巨。此時冀東平原青紗帳已經割倒,部隊失去了隱蔽的屏障,部隊所在山地,人煙稀少,部隊給養十分困難。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冀東建立抗日根據地確實面臨著嚴峻的困難和惡劣的環境,但從當時抗日戰爭的總體形勢來看,這些困難都可以在以後的抗日武裝鬥爭中克服。後來的鬥爭充分證明了這一點。1941年9月,冀東抗日遊擊隊組織3000餘人打出長城,進入熱河,創建了霧靈山與都山之間的大塊遊擊區。經艱苦工作,在長城外站住了腳,並成立了晉察冀“東北工作委員會”,負責收集東北地區的情報,在偽滿建立點線關係,爭取偽方人員等。

由於當時的地方黨和軍隊的領導人,把冀東形勢看得過於嚴重,高估了敵人的力量,忽視了自己的有利條件,缺乏在冀熱邊創建根據地的決心信心和在平原開展遊擊戰爭的經驗,認為主力部隊少了不能堅持,部隊多了,目標大也會遭到敵人圍攻。地方党有依靠主力思想,缺乏單獨堅持冀東武裝鬥爭的信心,也就沒有獨立自主地及時整訓部隊、加強政權建設、進行創建根據地的各項工作。

是撤至平西整訓,還是堅持在冀東建立抗日根據地,由於錯估了敵人的力量,致使西撤意見在冀熱邊特委占了上風。

1938年9月中旬,第四縱隊黨委在遷安縣蓮花院召開包括各大隊領導的擴大會議。會議認為冀東平原靠近北平和天津,交通便利,是通往關東的咽喉,日寇和偽滿軍隊調動便利,青紗帳一倒,遊擊戰很難繼續堅持下去。挺進冀東以來部隊連續作戰,急需休整和補充;暴動隊伍雖然數目龐大,但是武器裝備短缺,基本沒有實戰經驗;也需要整訓,而在冀東大規模整訓十分困難,決定第四縱隊主力撤回平西整訓,並動員抗聯也西撤到平西整訓,以待來年再返冀東開展遊擊戰爭,四縱留下少數部隊配合地方起義武裝堅持在冀東鬥爭,留下3個各百餘人的遊擊支隊,堅持冀東遊擊戰爭。

決定做出之後,打電報請示晉察冀軍區,在等待軍區報告的時候,宋時輪帶第四縱隊第三十一大隊和第三十二大隊撤到了白河以西,留下鄧華帶領一個大隊集結待命。
在這關鍵時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組織部長馬輝之來到冀東向鄧華傳達中央關於在燕山山脈建立根據地的指示。鄧華表示,如果要部隊留在冀東就地整訓和堅持鬥爭,兵力不足,需要把四縱第三十一、三十二大隊調回冀東,於是,鄧華再一次請示晉察冀軍區。

9月26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劉少奇聯名致聶榮臻轉宋時輪、鄧華及冀熱邊特委,不同意主力西撤。

指出“目前主要的力量在白河以東之密雲、平谷、薊縣、興隆、遵化,以部分力量在白河以西創造根據地。”鄧華、李運昌、胡錫奎(化名王瑞清)在遷安縣新莊子開會,研究當前形勢,貫徹中央指示,決定在冀東繼續進行遊擊戰爭,建設以冀東為中心的冀熱邊抗日根據地。

幾日後,宋時輪致電鄧華:敵人已經兵分七路大舉進攻,要求鄧華率隊西撤。

10月8日,朱德、彭德懷、劉少奇電示宋時輪、鄧華,再次表示不同意西撤,指出“目前即將冀東遊擊隊大部拉到白河以西,將要發生許多困難”,“鄧華應盡可能爭取在遵化、玉田、遷安地區,持久進行整理部隊,建立根據地的工作”;同時強調“只有到萬不得已時,才可率主力向白河以西轉移”,但仍“應配備必要的基幹部隊及幹部與地方工作人員在原地區活動,堅持當地遊擊戰爭”。
接到朱德、彭德懷、劉少奇的電示時,宋時輪和鄧華已經得到日軍小林部隊的一個旅團已從武漢一帶調了過來的軍事情報,覺得冀東面臨的敵情已經是“萬不得已時”,決定“率主力向白河以西轉移”。宋時輪在白河以西地區致電鄧華,在豐、玉、遵一帶召開緊急會議,佈置四縱留下的部隊和抗聯的隊伍向平西轉移。

10月8日,四縱和抗聯在九間房村召開會議。商議四縱留下的部隊和抗聯隊伍的去留問題,會前,鄧華已同中共河北省委書記馬輝之和姚依林等同志交換了意見,並同李運昌、胡錫奎、李楚離、王仲華等黨內同志通了氣。鄧華介紹了有關情況和四縱黨委的意見指出,暴動已引起日本侵略者嚴重注意,我大兵團在冀東活動和進行整訓是困難的。冀東平原靠近北平和天津,交通便利,是通往關東的咽喉,日寇和偽滿軍隊調動便利,青紗帳一倒,遊擊戰很難繼續堅持下去。再加上挺進冀東以來部隊連續作戰,急需休整和補充;四縱主力和部分抗聯部隊準備撤到平西根據地整訓,以待來年再返冀東開展遊擊戰爭。

李運昌等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西撤的意見。主張在原地邊戰鬥邊整訓,指出可以在同敵人鬥爭中,利用戰鬥間隙和敵人暫時不能到達的地方進行短期整訓,利用多個臨時短期整訓完成一次有重點又較全面的整訓。他還指出,通過起義,我們摧垮了大部分村鎮以下的敵偽政權,可是相應的抗日政權在多數地方都沒有建立起來,如果我們普遍建立縣以下的地方的抗日政權機構,充分發揮廣大老百姓的抗日力量和智慧,就會使我們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我們隊伍到哪裡,就有基層政權和人民的支持。

各個縣一級的抗日政府有了廣大基層組織的支持就都活了,廣大農村的掩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青紗帳消失造成的不利條件。這些工作做好了,邊戰鬥邊整訓也就有物質保障了。敵人進攻時,四縱和抗聯化整為零,與敵人周旋,廣泛開展靈活多樣的遊擊戰;敵人撤退時,集中起來,打擊敵人的薄弱之處。經過努力,建立新的抗日根據地是完全有把握的。

李運昌得出結論說,冀東的抗日形勢現在還沒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如果把抗聯都拉到平西進行整訓,十多萬人集中起來浩浩蕩蕩向平西進發,這無異於把我秘密活動的抗聯一下子都暴露給敵人。敵人行動迅速,調集軍隊打來,必然會造成我軍巨大傷亡。
李運昌同志的分析和結論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但是當時更多的與會同志沒有看到自己的有利條件,把冀東形勢看得過於嚴重,高估了敵人的力量,認為局勢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贊成西撤,否決了李運昌的正確意見。

會議決定,冀東抗日聯軍的各路軍都跟隨四縱迅速轉移到平西根據地,四縱從每個大隊抽出一個連隊,組成3個支隊,堅持戰鬥在冀東山地,建立一個軍政委員會,由縱隊政治部副主任蘇梅負責領導,與地方工作人員配合,分別活動在遷安、豐潤、遵化、薊縣、密雲等縣山區,堅持冀東遊擊戰爭。會議還對西撤的路線、順序做了安排。

此後,中共中央、北方局、毛澤東、劉少奇和八路軍前方總部以及晉察冀軍區都曾來電勸阻西撤,特別指出,暴動的隊伍不鞏固,紀律不好,不能長途行軍,危險極大。

11月25日,黨中央、北方局一再指示,一定要堅持冀東遊擊戰爭,指出:這塊地區“……有許多有利條件,是可能堅持遊擊戰爭,創造遊擊根據地的。但是也有許多困難,要在長期艱苦鬥爭中才能達到”。但勸阻沒有效果。

平西大撤退使部隊失去依託,完全暴露在敵軍火力之下,傷亡慘重,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

10月中旬,抗聯和四縱開始了大規模的西撤。高志遠部在前,洪麟閣、陳宇寰部居中,李運昌部斷後。
5萬人的大軍拉成一字長蛇陣浩浩蕩蕩向西進發。前邊的過了潮白河,後邊的李運昌部剛起步走。部隊從遵化,經薊縣、平谷、密雲過潮白河。時值深秋,戰士們穿單衣,沿途又沒有根據地依託,缺乏糧草準備,走到哪裡吃到哪裡,
沿途群眾難以支應,風餐露宿,又冷又餓,步履艱難;同時,暴動群眾大多是第一次遠離家鄉,拋棄妻兒老小,又沒有經過訓練,沒有堅強的政治工作基礎;在狹長的地帶,頻遭敵人的截擊,抗聯戰士傷亡慘重。

在薊縣,敵人截擊了高志遠部。抗聯三路獨立大隊長曹致福率200人迎敵。抗聯三路副司令陳宇寰陣亡,他率領的三個總隊瓦解潰散。洪麟閣率領的抗聯隊伍在馬伸橋北遭到敵人的截擊,抗聯副司令洪麟閣犧牲,余部由李楚離、楊效昭帶領繼續西撤。
冀東抗聯昌黎支隊西撤途中,行至遵化縣宮裡村一帶宿營。日偽軍步騎兵一部秘密包圍了宮裡村,佔領高地向抗聯司令部攻擊。抗聯退守在一個大院裡倉促應戰。冀東抗聯昌黎支隊司令丁萬有壯烈犧牲。李運昌部的戰鬥在瓦罐頭最為慘烈。上邊有敵機轟炸掃射,兩邊有日偽軍的夾擊。抗日聯軍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遊擊隊的優勢全部失去,完全處於挨打的被動局面。人們紛紛倒下,或者潰逃。損失慘重。打了一天惡仗,死傷600餘人。

隨後,日偽軍嚴密封鎖潮白河。這時,李運昌的部隊和李楚離領導的原來洪麟閣的部隊總共只剩下六千餘人,如果再繼續西進,必將前後受敵,全軍覆沒。鑒於這種形勢,李運昌、胡錫奎和李楚離在平谷縣樊各莊召開了二路領導幹部會議,決定抗聯停止西進,返回冀東,保持力量,重新發展,堅持遊擊戰爭。

李運昌帶6000人的部隊經三河、寶坻,在國民黨第七、九路軍的幫助下,橫渡薊運河,過玉田,繞豐潤,到達灤縣北部的楊柳莊一帶。途中遭到敵人不斷地圍追堵截,連日苦戰,疲憊不堪,部隊天天傷亡減員,轉戰到遷安柳溝峪時,他身邊只剩下130人。
抗聯五總隊被敵人打散,總隊長李潤民、政治主任高培之流落北平被捕,慘遭殺害。過了潮白河的高志遠部,連遭敵人襲擊,部隊成批地散去,到達平西根據地的不足1000人。

這次嚴重挫折的根本原因是錯誤高估了敵人的力量,認為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對幾萬人缺乏實戰經驗的抗聯隊伍長途行軍的困難估計不足;李運昌等同志的正確意見沒有被採納,九間房會議上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正是這一錯誤決定,使得冀東抗日將士付出了慘痛代價,使得冀東抗日大業遭受巨大挫折。正如毛主席在當年的電報中所指出的那樣,“……沒有盡可能保持並發展這一勝利,沒有很好地團結地方黨及軍隊,沒有很鎮靜地應付那裡的局面,以致退出原地區,軍隊及群眾武裝受到相當大的損失”。

平西大撤退雖然以失敗而結束,但為共產黨開展敵後遊擊戰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也為以後冀東的抗日遊擊戰爭作了幹部和組織上的準備。來平西整訓的大批幹部和部隊,先後派回冀東,大力加強這一地區的領導和鬥爭力量。1939年的七、八、九月,在一年前暴動失敗後隱蔽起來的武裝力量的基礎上,利用“青紗帳”的時機發展遊擊戰爭,各縣的小武裝建立起來,原八路軍留下的三個小支隊很快發展到1000人,縣、區、村政權和黨群組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復和發展。李運昌在遷安縣柳溝峪召開了抗聯幹部會議。決定恢復地方工作,收攏部隊,到年底又集中1400多人,重新建起3個總隊。他們加上四縱留下的3個支隊,組合成堅持冀東遊擊戰爭的中堅力量。

- - - - - - - -
向在抗戰中死難的烈士及其家屬,致以崇高的敬禮!

海峽兩岸和解,不再糾纏於國共兩黨歷史上的恩恩怨怨,把真實的抗戰史告訴人民,不再對抗戰史做出隨心所欲的解釋。

在毛澤東戰爭指導藝術下  水洗火煉脫胎換骨

以上  編輯來自網上資料
糟木匠 發表於 2012-6-13 05:46: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2-6-13 05:52 AM 編輯

抗战之前的中国很乱。

由于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中国已经极弱百年。加上民国初年的混乱,底层的老百姓苦不堪言,有些地方土匪多如牛毛。

当时的民国政府的确是精英集团统治,里底层的老百姓太远。这恐怕是老蒋动员抗战的效果大打折扣的最主要原因吧。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論壇主頁|木匠藏書|楓葉特輯|攝影漫談|草木花卉|魚蟲鳥獸|靜物小品|燈光夜影|家有天才|蹉跎歲月|他鄉速寫|木匠鋪子|遊多倫多|故鄉中國|人物隨筆|小黑屋|

GMT-5, 2024-12-24 10:01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