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糟木匠 於 2018-4-6 05:14 PM 編輯
這本書以前讀過的,但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於是重讀了一變。再一次地感受,有些書,讀兩次是不多的。
梵高這麼說:
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正在發出駭人的光熱巨浪。
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原子正朝著它們最後的成熟和綻放努力。
當我畫一棵蘋果樹,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蘋果裏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果實奮進。
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種無限的、深刻的、真實的東西,我不再眷戀人間……
古典的繪畫,是畫人們的理想,梵高覺得那些畫不能表達現實。在表達手法上,舊的繪畫是靜止的切片,空氣不存在,時間凝固了。
而梵高時代新的思潮認為:空氣是流動的,無時無刻不饒動大自然和人們的生活;時間是流動的,你的眼睛一閉一睜,所截取的畫面應該都是動態的。
你现在可以理解梵高作品中空气的非透明与扰动,时间的流逝与奔腾了吧?
梵高生命中的女主角,一個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父親是誰,幫人洗衣服兼做妓女養活自己和孩子的女人。看她的手,那是一双为人洗衣服的手:
梵高開始學畫時,有限的錢坐了一截火車,步行五天去請教一名大畫家,到達了卻自感卑陋而徑直回家。他的上一雙鞋穿得沒底後,一位牧師給他的這一雙鞋,在這次旅途中又磨破了。梵高走了多少路你看到了嗎?
不要嘗試去弄明白梵高畫的是什麼植物。因為他自己也沒管畫布上畫的具體是什麼,只是用心地把心中的世界搬到畫布上就是。生機勃勃,說的就是一個動態:
梵高的向日葵系列,向日葵插在水罐中,不會有太久的鮮活期。梵高早期的畫色調暗淡,而晚期的畫色調顯眼明亮。一般認為是因為他生活隨便,用裝顏料的碗吃東西。早期的顏料中含有大量的鉛,梵高是典型的鉛中毒而導致精神錯亂,他中毒後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就是明亮鮮艷的:
梵高興高采烈地打點了自己的房間,邀請高更同居。高更答應了,但倆個精神偏激的人在一起是會有閃電和雷鳴的,最後導致了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并把割下的耳朵送给16岁的妓女小鸽子:
梵高學繪畫的想法,是早期他在礦區當牧師宣道是開始的,他熟悉礦工,農夫農婦。他們燈下吃土豆,同样还是这幾雙手,刚在田野里挖了土豆回家。這裡的畫面表達的不是一瞬間,而是一個農人家庭的故事。仔細賞讀每個人的表情和動作,你可以發現很多很多:
梵高的畫筆之下,大多都是社會底層的人:
這一幅画的是誰?哈,这是梵高在想象着旅店老板的13岁女儿爱德琳·拉乌过几年后該有的样子——時間會流逝,女孩會長大:
在拍《至愛梵高》這部電影時,那些被請來在拍攝中模仿梵高繪畫的名畫家,根據原圖構想梵高作品爱德琳·拉乌應該有的樣子:
(其一)
(其二)
|